第十六,最后,还必须如实指明的一点,是关于中国96年战斗历程中的错误和曲折。96年走过来,我们这个党多灾多难。但我们这个党又有一个长处,就是能够自己起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错误中翻身★◆■★,进而取得更大的进步。96年的历史,不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吗?冷静反思■■★,这种情况■◆■◆,首先当然是同党坚持◆■★“两个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原则分不开,同党在中国人民中间的长期深刻影响分不开,同党的机制和党的奋斗精神、经验积累特别是自觉整风传统分不开◆★◆;但与此同时◆◆■■,不能不说这也反映出中华民族“以史为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深刻文化影响。
第七,关于干部队伍建设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习一再强调,★◆“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他要求组织部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健全干部选拔任免和■■◆★■“能上能下★★”制度,着力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他强调,■■◆★“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做出表率。他希望全党各级干部“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特别是★◆,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历史经验★★★◆★。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习指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他引用关于“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和周恩来关于“新民主主义的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是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等论述,强调“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
第十二,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作为学术文化指导方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直接引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提法的方式,强调发扬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思想活跃★■■■、兼容并包的重大特色,在中国人和中国人民中起了巨大而深远的解放作用。
第三◆◆,关于新发展理念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为破解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种种挑战,党中央强调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及其提出的时代课题,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贯穿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尚和合★★◆”、不能◆★■★“竭泽而渔■■■★★”等文明传统。
第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习多次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60多年持续探索和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而且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在继续实践当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在继续深化当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的高度自觉,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创造性地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八,◆★★■★★“为人民服务”和■★■◆★◆“群众路线”,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已为中国人民所家喻户晓的根本宗旨和工作路线。这同中国自古就有的“民贵君轻”“民惟邦本”和“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道理是一脉相承的◆★◆■■★。
(三)我们今天弘扬的爱国主义,是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历史事实就是这样■★:不赶上时代,只能落后挨打;不继承传统,只能丧失根基;不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一切无从谈起。这也即是所说的,“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要了解中国为什么能够使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首先就要了解中国的根本性质,了解中国和中华民族是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是因为她山川壮丽★■★◆■、辽阔广大,不仅是因为她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不仅是因为她是我们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母亲,更重要的是因为她今天是真正属于人民的了★■★◆。
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今天中国各族人民最广泛的大团结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今天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必须依靠的强大精神力量。
请看吧■◆★◆,中国正是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大潮和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我们常讲,中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无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还是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都是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在民族救亡的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从立党第一天起就是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先锋队。
第十,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进京赶考”,以及把郭沫若所写的关于李自成打进北京后腐败垮台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已成为几代中国人面对历史新考验之自我警醒的箴言■◆◆。
第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习反复强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习深刻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二)爱国主义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能够成为特别巨大的精神力量,归根到底说明了中国各族人民,首先是各族劳动人民,具有极其伟大的历史创造力■■。
第八◆★★★★◆,关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习强调■■■★■◆,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他说:“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实际上,这是中国关于自身性质一以贯之的深刻观念。早在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就已经明确强调“中国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这也就是说■◆★◆■,中国作为“”,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又是“中国”的,因而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这里着重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治国理政提出的十项重大方针,看党中央◆■■★“继承传统◆■◆”这一指导理念的突出发展。
第九,关于◆★■■◆“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习提出要像2000多年前张骞开辟丝绸之路那样■◆■★■◆,同欧亚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他强调,两千多年的对外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第九,★◆■◆■■“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国在长期的革命进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崇高精神。这些精神★◆■★★★,从根本上说,来自党和人民奋斗的实践,同时也来自中华民族优良的文明传统◆★◆★★。中国的革命精神内在地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
第七,在党的建设问题上,中国首先注重的是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并给“实事求是★◆■★★★”这样的中国古代成语赋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意。延安整风时期为克服教条主义而提出的“古今中外法”(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国际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中国人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方法。与此同时■★,中国又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这样的中国特色语言作为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也是国际运动从未有过的。
(三)也正因为这样■◆◆★,中国才能在长达96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真正从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这两个大局出发,从国家、民族、人民的大义出发,无论挑战何等巨大、局势何等复杂■◆,甚至错误和曲折也不在少数◆★◆,终归能够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赶上时代而又继承传统,作出爱国主义和相结合的伟大业绩★◆★。
第五■★■,中国的军事思想★★★◆◆,包括党领导的人民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抗日战争作为持久战由防御到相持再到反攻的战略道路,以及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思想的伟大实践,都离不开对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和军事斗争包括农民战争经验教训的把握。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
第六,关于反腐倡廉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正所谓◆■■◆★★‘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习这些充满政治智慧和下决心从严治党的有力论述,是针对现实问题的◆★■■★★,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推进反腐倡廉过程中,习还主持中央政治局专题学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反腐倡廉◆★■。他说:“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又是怎样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继承传统”和“赶上时代”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的呢
(一)我们强调“从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高度来继承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即是说◆◆★◆◆■,不是着重于领导者的个人学识修养,不是着重于学术各家各派,也不是仅限于文化领域,而是着重从中国在各个时期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高度,紧密联系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包括紧密联系经过失败之反思而后达到成功的曲折历史进程,来看党是怎样继承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征程中★★■■◆,在新的思想解放中把对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提到新的高度。应当说◆■★,短短四年,■■◆■“赶上时代”有重大发展★■★◆,◆■“继承传统”也有重大发展。
中华民族的一切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一切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人们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反复证明,我们这样的伟大人民、伟大民族,它的活力和天才是不可穷尽的,它的前程是不可限量的,它的爱国主义传统必然具有特别巨大的思想上、政治上和道义上的威力。任何抹杀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企图,都是没有根据的◆★■◆。
第十四■★◆■,中国古人把★◆◆◆◆“小康”作为与★■■★“大同◆■★■◆”相对应的社会理想◆★■◆★■,“小康★◆◆■”在中国关于当代中国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布局中得到强有力的升华。这就是确认在“解决温饱■■”后★★★◆,将经过◆◆◆■“进入小康”和◆★■◆“全面小康”两个阶段,而后再经过30年努力奋斗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前中国的现实生动表明◆■,“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赞同和企盼◆■■★,为凝聚全党全社会共识发挥了历史性巨大作用。
第六,成功地运用统一战线★★■,是中国的又一项基本历史经验。中国的统一战线思想■■★■◆◆,不仅来自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思想,还来自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深入人心的“大义为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宝贵思想。
这样以“两个先锋队”来规定自身性质的党,在国际运动中前所未有★■■■◆,在世界政党史上举世无双。
第十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个把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此紧密又如此生动地联结在一起的追求,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中国梦★■◆,是中国“两个先锋队”性质的充分体现★■◆,是中国引领中华民族“继承传统”又◆★★◆“赶上时代”双重使命的生动反映,是多少代中国人和中国人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最集中表达。
第十三,启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仍然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贯通全局的主题。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为代表的中国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今天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我们祖国的国土◆★◆★■■、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热爱在我们国土上用劳动和战斗创造了伟大历史并继续创造着更伟大历史的人民■◆◆■★,热爱我们祖国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进的明确道路。
(四)96年走过来★◆◆,这里就有我们党已经正式作出明确结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思想和以理论为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96岁了!相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96年是非常短暂的。但是,正是这短短的96年,中国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针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价值目标缺失◆★★■、价值取向多元、价值准则混乱等问题,党中央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重点。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作了精辟阐释。他还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请看吧★■★◆◆★,中国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制定的救国、兴国、强国的政治路线,都贯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同一个主题。这些政治路线集中体现了这个党是一个敢于为民族担当又善于为民族担当,能够扭转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引领中华民族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先锋队。
再请看吧★■■,1840年战争之后的中国,在有如大浪淘沙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封建复古派不行了,西化派不行了■◆◆■★★,依靠西方实行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不行了■◆★■★■,还有中国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那一套也不行了◆★★■◆。只有作为“两个先锋队”,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才能够真正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长期救国斗争反复检验而作出的历史抉择。这也是基于近代以来中国各派政治势力反复较量的结果而得出的总结论。
专就“继承传统”而论■★★,中国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又是怎样从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高度来继承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呢
(四)可以预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中国,继承传统、赶上时代的中国■★,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将是具有全人类意义的大事件。
第十一,“统筹兼顾■★★■”与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中国执政后处理复杂社会矛盾的基本方针。这是具有中国人◆■“兼容”思想的治国方针。说◆★★★★★:★★◆◆“这是一个什么方针呢?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战略方针◆◆★★。”
这种“深刻改变”■◆◆■◆★,不是丢掉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也不是另造一个不同于中华文明的什么文明,而是使具有悠久辉煌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打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枷锁■■★,站起身来,进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再经过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第四,中国之所以能够开辟出一条以农村为主要阵地◆■★■■★,以农民为主力军,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道路,当然也是同认真体察中国国情和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历史经验分不开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以理论为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中国在继承传统中带领中国人民赶上时代■◆。结果是★◆■■★,中国人富起来了★■■◆,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社会主义制度历经各种艰巨挑战而不断完善◆■★、更加强大。
(三)以上这十点,也并不完全★■★◆◆◆。但仅从这十点,仍可充分体会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的每一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重大方针中都包含着深刻的传统性■★■★◆◆。与此同时,又可以充分体会到,新陈代谢是思想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规律。正如习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针■★。
(一)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中国章程》这样说★★◆:“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叫做“两个先锋队”的定性。
第二,中国对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总态度总方针■◆■★★◆,就是的著名论断■★★■:一是充分肯定“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二是明确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三是郑重提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正是根据这个总态度总方针,还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中国就组织发表了一系列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成果,既回击了“不合中国国情”等叫嚣★■◆■,又在民族救亡的斗争中“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坚持★◆■◆◆◆“继承传统■◆◆★◆◆”又★★◆“赶上时代■◆★■★”,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面对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这两个大局的持续深刻大变动,习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对继承传统又赶上时代这个带有根本性的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坚持和深化★◆★■★★。★■◆◆■◆“不忘初心■★■★”■◆■★■◆,就要“继承传统”;“继续前进★★■”,就要★★■“赶上时代”■■。而归根到底◆★◆★■◆,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国人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始终坚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
(一)中国作为举世无双的“两个先锋队”,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爱国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一体,■★◆◆“继承传统”与★◆“赶上时代”紧密结合,并且以此作为自己的■■“根◆◆■◆★”和“魂”■◆◆■◆★。这是贯穿中国96年全部历史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历史经验。
第一,中国突破国际共运的常规◆◆★■★,高举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伟大旗帜,明确宣告自己在当今时代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这一条,贯通于96年来具有中国人特色的全部立场、观点、方法■◆■★★,贯通于中国的全部奋斗历程。
请看吧◆◆★■◆,创党时期的中国人,无论是李大钊■■★★★、陈独秀,还是、周恩来,都深受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熏陶,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们向西方寻求真理也是为了救国救民■◆■★◆,而当他们从爱国主义走上道路并创建中国后◆◆◆■★,依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这样的爱国情怀■■◆◆,在中国人中已经成为不可动摇的伟大传统。正如所深情指出的那样,中国人,是◆◆“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
(二)“两个先锋队”■■◆■,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具有中国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中国区别于近代以来中国其他一切政党的本质特点,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中国的★■“根”和◆★◆◆◆■“魂”。
第三,对于直接催生了中国的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郑重确认这个“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乃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点。中国分析了五四运动的功绩和不足★■★■★■,继承了这个运动的★◆◆◆◆“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主流,并且以此强有力地推进了党对自身党风学风的改造和人民大革命。
第二,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形成和完善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全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他还带领中央政治局的学习中国历史上的治国理政经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思想,指引中国在继承传统中带领中国人民赶上时代■★★■。结果是,中国人站起来了■★★◆◆■,成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三)以上十六点,并不完全◆◆★■★,但仅就这十六点,可以大体反映出中国是怎样从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高度来继承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这种继承是全局性的,而不局限于文化领域◆★。这种继承又是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的,而不局限于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就是以“十六点■★◆”重大列举的方式所要表达的作为■◆“两个先锋队■◆◆■★★”的中国同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关系,所要表达的中国的“根”和“魂”的历史由来和发展■◆。